星期二, 3月 31, 2015

雛妓

我前幾天才看「雛妓」,還要是鐵甲人說想看才去看的,因為,我一早知道,這是一部內容沉重的電影。

看畢,心裡有股複雜的情緒,電影中的何玉玲和我一樣是愛筆的人,筆對於我只是所思所想的放大器,對於何玉玲,筆除了抒發自己,更是保護自己的武器和自己成長的力量。以前是李敏的小說迷,原來她寫劇本也很出色,在維基百科,看到資深電影人「舒琪」對《雛妓》有這樣的評價︰

香港影評人《舒琪》.為《雛妓》留下深度評價:
「三天內看了《Sara 》兩次,肯定這是2014最好的香港電影。重看時,更正了初看部分還有點保留的地方,好像結尾Sara與母親comes to terms的安排——影片重點雖然放在Sara身上,但實際說的卻是是女性如何自主命運。三代女性(母親、SaraDok-my)都在生命的不同階段裡出賣了自己的肉體來謀求生存(所以影片名字叫《雛妓》是對的,這裡,妓女已不單純指性工作者,而是更廣義的prostitution)。Sara最終成功地成長過來,成為一名真正獨立的女性(這中間要走過一次死亡歷程,浴火重生),從主題的表達上來說,她在Dok-my身上看見自己,並不足夠,所以她與母親的reconciliation是必須要的(值得注意的是她沒有因此而原諒強姦她的後父)。李敏的劇本很出色,時間線的顛倒運用不簡單,但卻毫不含糊而且頗多妙筆(三番四次利用尖東碼頭的場景作時間轉換來突出Sara的性格、還有時代的不同變化,已是近代香港電影十分罕見的技巧)。一些母題與隱喻不單適切,而且與情節結合得完整、有機,例如魚(Sara自喻是「魚毛」,然後在碼頭遇見了每晚垂釣、卻又把魚兒放生的甘浩賢——預示了最後甘主動切斷與Sara的關係,讓她恢復自由)、雨/水(一場大雨,造就了Sara與甘的結識、Sara後來憶起甘的逝世,傷心得躺在浴缸裡自殺,血把滿滿的一缸水染成駭人的紅色)、筆(作為書寫自身的發洩工具、並延伸為保護自己的武器、作為道德承傳與記錄真相、以至自我完成的力量)等等。如果說有美中不足的話,那就是Sara的自殺,在時序上來得稍欠說服力。 但《Sara》最動人的,仍是創作者那份尊重女性的態度(而性的場面竟拍得特別好,不論是開場Sara被強姦的震撼、Sara替甘口交來交換生活/生存的保障、還是她真正享受與甘做愛時真摯流露出來的歡愉),和指出人的成長就是要學懂怎樣克服創傷、感恩和放下自我、直面時代的主題。尤其是後者。它毫不矯情地點出了新聞工作者需要莫大的勇氣(「有行家喺出便畀人斬」、官商不獨互相勾結,還間接控制了新聞報導),人民的聲音大於一切。這些都不是點綴式的口號,而是通過人物與情節的合理鋪排而讓觀眾有所感懷的結果。第一次看的時候我已被打動了。第二次看,更是流淚了。 不得不再一次讚美蔡卓妍。與我一起觀看影片的水城老師指出了她很多細微的身體語言,都表達出不同年齡和心態的Sara,我想補充的是她還很好的運用了聲調。我衷心希望她可以憑本片贏得明年的最佳女演員獎(我十分害怕操控了票數的工業裡的人,把獎頒給演蕭紅的湯唯——湯唯也是我喜愛的女演員,但她在《黃金時代》裡因為被miscast、因為劇本與導演的張惶失措而導致不斷失衡的演出,卻是十分顯著的),雖則我覺得她的自信與成熟已不需要一般的虛妄榮譽來加以肯定。任達華的演出非常的good willrespectable,只是多了點點的痕跡。準確的Casting是本片的另一優點,從孫佳君的母親到柳俊江的(記者)男朋友再到那個大學小男生,都給了觀眾莫大的驚喜。 影片明年3月才正式公映。上面的文字代表了我一份掩不住的喜悅與感動。」

我們其實都是何玉玲,因為,我們每日何嘗不是在出賣自己嗎?何玉玲出賣自己的身體來換出生活,我們每天上班,不是也有賣時間、賣青春、賣腦力和勞力嗎?到底要賣多何時何日,才可以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呢?看完這電影,心情好灰……幸好,還有幾天便EASTER了!期待!

 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


砂糖我開了個FACEBOOK PAGE,大家想緊貼我既UPDATE,以後有傾有講,有筍野又可以即時分享,就去LIKE一下啦!






沒有留言: